在這小小的領域中,伙伴們可分享生活的小故事
透過此網站聯繫彼此的情感,
透過此網站聯繫彼此的情感,
也相互叮嚀使之不忘自己曾在派遣禮中許下的心願,
願我們都是服務領導者,
願我們都是服務領導者,
愛身邊的親友,愛這世上的每一個人,
讓世界更加美好!
讓世界更加美好!
傾聽與改變
我的學生家長,苦惱於孩子不想到校上課(結交偏差行為朋友,導致作息不正常,白天在家睡覺),但總是找遍理由與藉口爲孩子請假,在她與我溝通的過程中,我們常是雞同鴨講,各說各話。我的期望是家長能面對問題,體認孩子的偏差行為,接受資源及協助;但家長總是一再逃避現實,再三認為是學校管教無方,以及老師們對孩子的誤解(老師看錯人,只是長得像而已……)。
因為先前不愉快的溝通經驗,每次與家長會談或是電話聯繫,我心裡總想著:我只能給予建議,她不會接受我的幫助,或是她又要編織什麼合理化的藉口
……。果不其然,ㄧ樣還是無解,ㄧ樣沒有交集,更突顯出自我的沮喪與無能。
在課堂上,思伶老師的一席話,猶如當頭棒喝,點醒了我:「假如我是對方,我現在需要什麼?……照對方所需要的去做。用他人的方式,服務他人。」我決定改變自己,放下刻板的判斷,更用心的傾聽孩子母親的需求。我聽到她內心的聲音,她需要的不是真相,而是支持與同理(因為她早已知道真相)。
ㄧ大清早,我用了「吸引力法則」,希望孩子的母親會接我的電話,但仍無法接通,我在手機中留言。首先表達對孩子的關懷,同理母親每天叫孩子起床,但孩子卻相應不理的無奈。再來轉達「親子成長團體」的訊息,仔細說明了課程內容,以及心理師的服務,並表明最棒的是:全部課程是免費的,且是利下班後時間。我用盡極可能的溫柔語調,表示多麼期望家長能夠撥冗參加。奇怪的是,留言結束後,我的內心好輕鬆。
神奇的事發生了,當日午休結束後,孩子的母親回電表示願意參加「親子成長團體」,令我驚喜萬分。我趕忙告訴她:「我立刻將報名表及課程內容寄給妳,好嗎?」母親的回答更令我訝異:「老師,不用啦!寄信又要花你的錢,請你把信放在警衛室,我下班後騎車去拿,好嗎?」如此「精準又體貼」的對話從未有過。掛上電話,我將資料準備好,輕輕的放入信封,寫上孩子母親的名字,帶著神奇的笑容走向警衛室。我心裡想著思伶老師的話:我改變自己,而讓對方願意改變自己。
我的學生家長,苦惱於孩子不想到校上課(結交偏差行為朋友,導致作息不正常,白天在家睡覺),但總是找遍理由與藉口爲孩子請假,在她與我溝通的過程中,我們常是雞同鴨講,各說各話。我的期望是家長能面對問題,體認孩子的偏差行為,接受資源及協助;但家長總是一再逃避現實,再三認為是學校管教無方,以及老師們對孩子的誤解(老師看錯人,只是長得像而已……)。
因為先前不愉快的溝通經驗,每次與家長會談或是電話聯繫,我心裡總想著:我只能給予建議,她不會接受我的幫助,或是她又要編織什麼合理化的藉口
……。果不其然,ㄧ樣還是無解,ㄧ樣沒有交集,更突顯出自我的沮喪與無能。
在課堂上,思伶老師的一席話,猶如當頭棒喝,點醒了我:「假如我是對方,我現在需要什麼?……照對方所需要的去做。用他人的方式,服務他人。」我決定改變自己,放下刻板的判斷,更用心的傾聽孩子母親的需求。我聽到她內心的聲音,她需要的不是真相,而是支持與同理(因為她早已知道真相)。
ㄧ大清早,我用了「吸引力法則」,希望孩子的母親會接我的電話,但仍無法接通,我在手機中留言。首先表達對孩子的關懷,同理母親每天叫孩子起床,但孩子卻相應不理的無奈。再來轉達「親子成長團體」的訊息,仔細說明了課程內容,以及心理師的服務,並表明最棒的是:全部課程是免費的,且是利下班後時間。我用盡極可能的溫柔語調,表示多麼期望家長能夠撥冗參加。奇怪的是,留言結束後,我的內心好輕鬆。
神奇的事發生了,當日午休結束後,孩子的母親回電表示願意參加「親子成長團體」,令我驚喜萬分。我趕忙告訴她:「我立刻將報名表及課程內容寄給妳,好嗎?」母親的回答更令我訝異:「老師,不用啦!寄信又要花你的錢,請你把信放在警衛室,我下班後騎車去拿,好嗎?」如此「精準又體貼」的對話從未有過。掛上電話,我將資料準備好,輕輕的放入信封,寫上孩子母親的名字,帶著神奇的笑容走向警衛室。我心裡想著思伶老師的話:我改變自己,而讓對方願意改變自己。
by-充滿驚奇的永慧
2 則留言:
成長經驗分享(上篇)
如果別人問我想要做什麼?目前的我會告訴他,我想做「慈善家」。好多人聯想到這個名詞就是需要捐獻很多錢,然而比較忽略了勞心勞力以及無私的奉獻。或許,我說我立志要當「志工」這個名稱比較不市儈,但我卻擔心始終沒有實踐志願將會愧對於己。
十年前的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,老實說,我根本不曉得那是什麼,或許那時候說「義工」反而比較多人了解。過了三年後,是我第一次接觸到「志工」的活動,出於個人的自願性去工作。而讓我參與到這項工作的人,也算是我第一位的啟蒙老師,我都叫她「袁阿姨」。就這樣,我對於這志工這兩個字特別敏感,也很欣賞去參與志工活動的人的勇氣。
還記得小時候寫作文必出的題目嗎?我的志願。印象中只記得老師僅解釋成,你想要當什麼?其他更深的意涵我當時無法體會。那時,我只會寫,我立志要當「老師」,以前以為可能只是教教書,但現在我才了解原來當老師,是充滿著無限的意義還有預兆。到目前為止,我遇到了許多的人生導師和貴人,對他們而言,時時存著一顆感恩的心是我現在能做的。
第一個讓我打開學校及家庭以外視野的人是一位具有魅力、美麗的袁阿姨,她是我爸爸的一位友人,和她聊天的時候可以從她口中得知她的生活是充滿多彩多姿的。我認識她是在我國中的時期,她那時候已經是一位「多能工」,當時她擔任一家當地廣告公司的副總,同時還是空大的在學生。為什麼我說她是多能工?她擁有救生員執照、心靈規劃師的身分、生命線的志工、活動主持人、算命師等……,涉世未深的我很多被她精彩的背景吸引。
而我呢?我在父母的安全傘下長大,直至家中發生一些變故之後,我知道我還有許多的責任。於是我提起勇氣,告訴她希望能參與志工活動,她也鼓勵我在她身邊學習,接觸外面的世界。我跟著她跑遍所有大小活動,在她身邊我學習到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還有應對的技巧。高中畢業後,則是在她身邊擔任助理的工作,當作是我的一個打工磨練的機會。她很信任我也提供給我很多協助,因為我比較膽小和沒有自信,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很害怕做錯不敢主動採取行動,她會一直激勵我,甚至說是逼著我硬著頭皮,就是要把她交代的事情完成。
由於她的工作性質,所以我時常會跟著她到處去交際應酬,並將我介紹給其他人認識,也會在別人面前稱讚我有多麼優秀,藉以增加我的信心和動力。而我「很好用」的風評就這樣傳開了,因此在大學暑假,也有機會到其他公司學習。同樣的,在私底下我倆獨處的時候,也會告訴我應該改進的地方。這就是她的領導風格和技巧,在我學習到激勵領導理論時,深切地覺得這個方法是有效的。
這段學習的期間,我認識不少的人,也知道要建立起自己的人脈是相當重要的。另外,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還記得有一次阿姨的友人來拜訪她,那位友人也和我聊天,之後告訴我:「跟在妳阿姨身邊有學到很多東西吧! 妳要學她的才,不要學她的影。」這句話對當時的我很震驚,晚上躺在床上也輾轉難眠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成長,我一遍又一遍的去重複解讀這句話不同的意涵,用來警惕自己和激勵自己。
成長經驗分享(下篇)
由於大學是到外地念書,因此每年暑假就是我在她身邊學習的時間,也是我補充電力的時候。然而一些其他因素,也導致我和她之間不再像以前互動那麼頻繁。但是過一段時間後,我心中就會浮現一個念頭,必須和她聊聊天,抒發情緒和感想,間接讓我體悟到傾聽和回應是我最大的收穫和課題。
在外地求學的我,中斷參與志工的活動,從以前到現在,雖也是利用零碎的時間去投入這份工作,連想要去報名志工培訓課程都沒有辦法切出一段完整的時間,當然也是我的態度不夠積極。由於我念的是偏遠地區大學,心情不太能釋懷,但畢竟也是自己的選擇。記得去學校之前小姑姑還告訴我:「妳去那邊可以從事社會工作的活動阿!這是很好的機會唷!」我當時也不以為意,封閉的大學又讓我退縮,缺乏踏出步伐的勇氣。
大三之後,課業變得比較少,於是想要去找打工機會,故應徵了補習班的工作,就這樣因緣際會之下,最後我找了原住民協會擔任輔導老師的工作。服務一段時間之後,回想起這段歷程,我又回到了那當初對社會投入的熱忱,心靈也有所依歸。心裡面體悟到,其實有一股力量和聲音在「召喚」我,雖然我很不確定這個召喚的來源和本質,或許我沒有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回應,可是我隱約感覺到好像有一種使命是我今生要去完成的,而我永遠是處在追尋的過程。
報考研究所的期間花的我不少心力,放棄了在協會的服務,就這樣直到現在忙於課業,忙於社交活動,就學期間,其中又經歷碰撞,不斷思考當初自己到底為何要念研究所的原因。當我上到服務領導這門課程時,我知道那個很久不見的聲音召喚又出現了,或許在很多時後其實都隱隱約約的透露它的存在,我可以感受到,但卻不強烈甚至是忽略。現在,我已經知道那將是我生命的一部份,是提升心靈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。從此,我會信任我的直覺,讓它帶領我學習服務犧牲與貢獻。
張貼留言